The 3rd Glance 選品故事(二):從第一批貨到第一場拍攝

第一次跟 Titika 談成合作以後,我開始認真思考下一步。

既然想把這件事做起來,總不能只靠一個品牌。
於是,我又陸續聯繫了其他國外品牌,像是 Lorna Jane、Lilybod、Year of Ours。

過程比我想像中順利一些,每一個品牌都有回覆,也很願意談合作。


不知道是因為那時運動品牌在亞洲正要起飛,還是我比較幸運,
前期接觸到的品牌雖然各有一些訂貨規定,但大致上都還能談,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。

只是,很快還是感受到了現實的一面—每個品牌的訂貨條件都不太一樣

有的品牌要求起訂金額比較高,有的有基本訂購數量,還有的品牌對單品項有最低數量限制,

付款方式也有各自的要求。


對當時的我來說,這些條件根本像是另一種考試,一邊查資料一邊摸索,慢慢找出能應對的方法。

為了不讓自己一次壓太大,我給自己設了一個小小的預算上限。
但其實說是「預算」,那時的狀態也很簡單—幾乎是把上班領到的薪水,全部拿去進貨了。

白天還在辦公室上班,心裡卻不時在想該怎麼架構這一切,
晚上也是一邊運動,一邊想著貨該怎麼訂?怎麼分配預算?


商品到貨後,面對一箱箱的衣服,心情非常複雜。
一方面超興奮,覺得好像真的要有一個新的開始了;
但另一方面又開始緊張,每天大概就是這樣無限鬼打牆。

後來我決定,既然要好好介紹這些衣服,那就必須拍出一組能呈現它們質感跟氛圍的照片。

於是,我把每一件商品搭配成好幾套,找了 KOL,也找了攝影師,安排了人生中第一場正式的商品拍攝。

那次拍攝很簡單,但我到現在還記得,看到相機螢幕裡照片出現的那一瞬間,才真正感覺:「啊,真的開始了。」


創業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但很多時候,就是從一個很簡單的念頭開始。

還要一點衝動,大概跟結婚差不多吧。


附上當時拍攝前的限動發文跟拍攝中的照片 

Screenshot_20250427_133932_InstagramIMG_20250427_133937_262IMG_20250427_133941_330IMG_20250427_133945_159

留言只需填寫暱稱與Email,並於下方框框打勾即可,無需正式註冊帳號。